“0加法”文字游戏该结束了
发布时间:2025-11-11 09:50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“事实证明,‘零添加’的范围完全是由贸易商决定的。”每日法治报道,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,市场上一些食品包装上写着“零添加”(或称“零添加”)的醒目字样,但却在边角以很小的字体标注,仅表示个别成分没有添加,给消费者一种产品“纯净健康”的错觉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。一些营销人员抓住了这种心态,采取了“以大字为傲,以小字说真话”的营销策略,强行放大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信息的字体大小,而隐藏了真正的内容。广告信息采用小字体,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。例如,某包装面包醒目地标明“零添加”,但右上角却有一个很小的角标。你得翻到左下角才能看到“零添加风味和色素”的描述;再比如,某品牌酸奶标明“零添加蔗糖”,但成分表第二行却明确写着“结晶果糖”……这种误导行为最终是不负责任的,只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厌恶。事实上,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,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。今年3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订案,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得再使用“无添加剂”、“零添加剂”等词语强调食品成分s。尽管纯汉字的“零添加”促销在市场上并不多见,但仍有不少商家在广告中以“0添加”为特色,或者将“0”字放大,试图绕过边缘。 “零添加”文字游戏本质上是一些商家欺骗消费者的巧妙伎俩。当大多数贸易商沉迷于营销噱头而不是改进技术时,工业产业转型乏力,最终导致“劣币驱良币”,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发展。从包装的“安全”到食品行业的盘子安全和消费者安全,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有关部门要加强全链条联合监管,对违规行为及时查处、立案。商家须摒弃“撇脂”心态,标签成分列出真相ully,并通过创新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添加剂。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,关注营养成分而不是营销标签,纠正“所有添加剂都有害的理论”。真正的高品质产品不是靠文字游戏做出来的。只有强有力的管理、企业的诚信、正气与消费者共同努力,“清洁物质”才能回归本质,“零添加”的混乱局面才能真正结束。 (本报评论员邱奔)
下一篇:没有了